在我们的日常养生里,“进补”是大家说的比较多、也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养生方式。但凡身体有点精神欠佳、或者工作生活中有点力不从心的时候,总会第 一时间想到要吃点好的,这就是进补。
然而,也不乏某些朋友,进补之后不但之前的“虚弱不足”未能得到改善,反倒容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。比如喉干舌燥、比如口舌起泡、小便发黄等等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上火”。
一方面,身体确实有不足之处,虚则补之也是中医养生千古不易之理,然而另一方面,进补之后又容易上火。两者之间如何更好地权衡呢?
首先,虚则补之的进补,也是有时机的。一般来说,秋冬季节才是更适合进补、滋补的时候。而春夏两季,即使进补也更适合清补的方式。这是急怒的时机选择上的讲究。
其次,尤其是阳热的夏季,“进补”也还需要注意方式。
比如酷暑炎热时,人们常常有种莫名其妙的烦恼的感觉,从而影响到心神不宁等问题。休息不好,也就出现了暂时性的不足。究其原因,本质上却是外界的气温高、湿气大。
于是出现白天精神不振,不想吃东西,还容易恼怒生气,晚上的睡眠却又不安稳。这些问题,就不是简单的进补所能解决的了。
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夏三月,此谓藩秀,天地交气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养长之道也”。
答案就在这段话里。起居上,夏季要 “夜卧早起”,稍微晚一些睡,略微早点起床。避免睡眠的“过”。当然,这里说到的“晚点睡”,只是相对而言,并不是提倡熬夜哦。
请注意里面“使气得泄”四个字,这四个字或许就是夏季养生的精髓所在。我们就来说说,夏天应该怎么去“使气得泄”。
所谓“泄”,虽然和“泻”发音相似、所指也有点雷同,但绝不能将它们划等号。所谓 “泄”,包括开泄、疏泄、宣泄等三个方面,也就包括了“泻”的泻下之意。
夏季的“使气得泄”,我认为,至少包括有如下3个方面:
1、 泄火:
这一点比较好理解,夏季的主气是“火”,外界炎热。天人合一、内外之气相应之下,体内的“烦热”也就出现了。
而与夏季对应的脏腑是君主之官的“心”,内蕴“君火”。于是,夏天容易出现“上火”的现象,大多和心火炽盛有关。比如口舌生疮起泡之类,多喝心经之火有关。
当然,这里说的“泄火”,注意避免大苦大寒,最 好以甘凉清淡为佳。如果火气比较重,还可以用生花生、生芝麻加上新鲜茶叶,直接杵烂成泥,加点白糖和少许生石膏,一起乘温冲服。不但味道甘美,还很利于清热泻火。同时,莲心茶、金银花茶也是不错的泻火方式。
所以,夏季养生,需要根据内外两个情况、外界的气候炎热程度、体内的君火炎上趋势来甄别,适当清泄一下火气,以起到“清心安神”的养生目的。
2、 泄汗:
汗为心之液。气温升高,夏季出汗是每个正常人都会有的生理现象。现代科学认为,出汗是为了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,以保证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。同时,能增加机体新陈代谢活力,带走很多代谢垃圾等等。
然而,现代人的夏季养生更多是“寒凉”。空调的普及,让我们远离了炎热困扰的同时,也失去了很多出汗的机会,这是“外”的方面。冰箱普及之后,各式冷饮走进千家万户,多喝冷饮避暑,影响体内的阳气升散,这是“内”的方面。
但少了出汗这个过程,体内的阳气、卫气、郁结之气,也就都失去了一个简单的宣散机会。这就是“气不得泄”。
因此,夏天适当地出汗,有目的地保证适当多出点汗,既是对体内阳气的宣发“锻炼”,也是促进我们机体气血周流的重要手段。
于是,当我们精神不振、昏昏欲睡的时候,利用运动的方式帮助机体出汗,使腠理开泄,有利于全身的气血运行,这也就是“使气得泄”。
3、 泄气:
为什么很多人在夏天会情绪不好?容易激动发怒,即使不生气也常有不由自主的心胸烦躁等表现。这其实就是气不得泄的一种表现。
夏季不仅仅是“火”,这属于阳热之气;同时也有“湿”,所以,夏天更多的是暑湿之邪。暑湿之邪更容易让人气机郁结冒闷,通俗点说,就是气机被“压制”了,不能流畅运行。
这时候,疏泄气机就是更好的养生方式。无非就是一种发泄内心的郁闷,可以适当高歌、大声朗诵、或者借助音乐、书画等能转移注意力的方式,修身养心。疏泄气机。使体内郁结之气及时得到疏散,这也是以泄为养的夏季养生方式。
总之,夏季养生和其它几个季节比起来,需要关注的地方略有不同,采用的方式也有别。平常所说的“进补”,或许不是夏季最 好的养生方式。
相对而言,我个人更建议“以泄为养”。上述3个方面的疏泄做好了,更利于机体的阴阳平衡。身体的健康也就更有保证了。(部分引用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您还可以继续关注国瑞健康科技,我们将为您继续传达自然健康的养生理念。